买保健食品,自然关注其营养成分。但是市场上的保健营养品,标签上标明的营养成分,你看得懂吗?
一位1岁孩子的母亲说,不少婴幼儿奶粉中的营养成分标识多达30多种,也不知道哪些是最有用的东西。一位给老人挑选麦片的男士告诉记者,许多营养保健品标明“高钙”、“多维”,但含量多少是“高钙”,“多维”,让人一头雾水。
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专家杨月欣指出,如何科学地描述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含量,在我国仍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。我国制定涉及“营养素含量”标识的国家标准和规范,与国际或先进国家的专用标准相比,从范围到定义均有较大差距。她认为,在营养成分标识中需要规范的有主要三个方面:
其一,应规定出必须标识的成分。有什么成分必须标识,除了考虑食品本身的特点外,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群营养的主要需求和对健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。如美国FDA新标签法规定强制性标识的成分有14种,包括胆固醇和膳食纤维。而把维生素B1和B2等不再列为强制性标识的营养成分,因为现在美国人维生素B1和B2缺乏已不是问题;如2岁以下的儿童食品,不要求一定标识出饱和脂肪等成人食品的强制性内容。我国对此无详细规定,因此在某些食品如婴幼儿奶粉中,有的营养成分标识多达34种,有的仅有7—8种,而其中强调的一般都是厂家想突出的、但并非重要的成分和内容。
其二,应规定营养成分表达方式。目前各国乃至国际组织对营养成分含量多以100g或100ml作为表示的基础。用定量值表示的一个不妥之处,就是真正吃起来“是多是少”不明确,易引起消费者误解。如某两种保健食品同样含5%脂肪,可能会认为均是低脂肪含量产品。但若一种需要每天饮用250ml,而另一种仅需10ml,实际的脂肪摄入量自然会大大不同。美国新的标识参考值用每日量值(DailyValue,DV)标识,即实际每天可能摄入的食物量;大量营养素的每日参考值,微量营养素的每日摄入量参考值。杨月欣认为用每日量值(DV)表示营养素的量,直接明了,消费者一看,便知自己食用此食品几份适合,避免了量值的误解。但国内市场中营养成分含量描述仍有占RDA%、≤和≥、文字叙述、图形等表示方法,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。
其三,应规范营养素含量声明术语。我国目前尚无“含量声明”所有量词的统一规定,如“高钙”、“多维”的概念,“无/低糖”、“低/脱脂”的定义,在保健食品营养素含量声明中可相差十几倍,极易引起生产者、消费者认识的混乱,表示含量多少的量词,确定基准应主要是根据人类营养需求和食物本身特性。
杨月欣同时指出,科学、真实、恰当、具体地描述保健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含量,需要营养科学和食品标准研究的支持。加强营养成分检测手段和力量,也是一件同等重要的工作。否则,监督、检测部门无能力执法,营养成分含量声明亦形同虚设。